宁夏文联多维赋能,奏响文艺维权新乐章
——宁夏文联知识产权宣传周工作综述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习近平法治思想,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中国文联部署,宁夏文联结合“全国文联知识产权宣传周”活动,以“版权护航创新,智创文艺未来”为主旨,积极组织开展“知识产权法”普法宣传活动,全力提升文艺组织和文艺工作者维权意识与能力,推动文艺维权工作高质量发展。
一、多措并举,知识普及见实效
文艺辅导讲座重实效。特邀中国政法大学知识产权法法学博士,面向全区五市文艺工作者,开展4场次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文艺创作与版权保护专题讲座”。在讲座中,授课老师紧密结合当下文艺创作的前沿动态,深入剖析诸如AI能否被视为作者、AI生成物是否属于作品、临摹行为与创作作品的界定等热点问题。通过列举大量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融入专业法律知识,深入浅出地解读了文艺创作背后的法理依据与维权途径,使文艺工作者对版权保护有了更透彻、更清晰的认识,为他们在今后的创作中规避版权风险,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提供了有力的知识支撑。
文艺志愿服务重引导。“文艺法律志愿服务进校园”是宁夏文联极具特色的普法活动,主要面向艺术院校大学生开展。在宣传周期间,该活动走进宁夏大学美术学院,与近50名美术专业师生就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文艺创作生产领域的应用情况,以及人工智能生成文艺作品的著作权保护等话题展开深入探讨。通过互动交流,帮助学生们树立知识产权保护的法治理念,为这些未来的文艺工作者在艺术道路上的成长提供正向引导,助力他们走好未来的艺术创作之路。
二、创新形式,多元宣传掀热潮
打造维权“掌中宝”,电子书赋能精准普法。编撰了《宁夏文艺著作权维权指引》电子书,系统拆解《知识产权法》核心要点,以其互动性、便携性强等特性,为文艺工作者量身定制“随身维权指南”。文艺工作者可随时随地通过电子设备查阅相关知识,真正实现以数字载体推动普法知识触手可及,满足了文艺工作者在创作过程中对版权知识的即时需求。
构建普法“活课堂”,漫画案例库创新释法。联动法律专家精选典型案例,结合《知识产权法》,特邀宁夏知名画家以“以案说‘画’”形式创作系列插画。通过生动彩页将法律知识可视化,依托电子书易于传播的特点,打造沉浸式普法场景,让维权知识入脑入心,极大提高了文艺工作者学习《知识产权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举办网络“艺术展”,以创意共话版权保护。为进一步扩大知识产权保护宣传的覆盖面和影响力,策划了“版权护航创新,智创文艺未来”书法、美术、民间工艺知识产权网络展。展出24件书法精品,79件美术插图与设计作品,12件剪纸作品。每件作品皆凝聚创作者智慧,彰显版权价值。展览以艺术为媒,法律为核,借助互联网传播优势,向社会传递版权保护对激发创作活力、守护文化多元的深远意义,吸引了众多文艺爱好者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
三、实践探索,维权服务暖人心
打造了“文艺维权志愿活动工作室”(法律门诊),为文艺工作者提供一对一的法律咨询和维权指导服务。通过视频会议、现场咨询等方式,宣传周期间累计为10位文艺工作者解答了在创作、发表、传播等过程中遇到的版权归属、侵权防范等实际问题。在实际案例的处理中,帮助文艺工作者分析问题、提供解决方案,增强了他们的维权意识和能力,让文艺工作者在面对版权问题时能够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
(编辑:贾雨晴)